Wednesday, November 30, 2022

30 Nov 2022 - 投資信念也需因時制宜 (信報「財智博立」專欄)

每個投資者都應該有一套投資信念,好像有些投資者相信長線投資,有些相信短線投機,有些相信價值投資,有些相信技術分析,其實條條大路通羅馬,大家可以各自為政,沒有任何衝突,最重要是選擇適當自己的方法。投資是一場馬拉松,途程中時而領先,時而落後,是很正常的交替,過程固然重要,但結果更重要。若有人趁參賽者落後時便斷定他的信念不行,他的方法沒用,只顯示此人思想狹隘,看事情只看一點,而不懂從更高處看整個面,和不講道理的人去講道理,是沒有意義的事情。

我們視「投資好公司」為投資信念,一直崇尚「由下而上」的投資方法,即是以選股為核心,認為只要選出優質增長股,在合理估值下買入作長線投資,而選股成功率至少有六七成,長期便會有理想回報。不過,全世界於過去一年發生了很多事情,如俄烏戰爭、中美關係轉差、通脹水平升至多年高位、各國加息幅度既急且大、中國疫情封控既長且深等,令多年相對穩定的投資環境產生轉變,宏觀因素對股市的影響力大增,這是很多年未嘗過的狀況。雖然選股仍然重要,但是我們不得不考量宏觀因素,同時進行「由上而下」的分析,因為這些因素除了影響投資市場資金的數量及風險取向,從而改變公司的估值水平外,也影響個別公司的投資邏輯,令選股難度也提升。

我們現在會持續檢視不同宏觀因素,包括美國通脹水平、聯邦基金利率、美國國債利率、中美經濟狀況、匯率(主要看美元/人民幣)變化、全球地緣政治等,從而決定投資組合的現金水平,不明朗因素越多,現金水平越高,但再差的投資環境,也會盡量保留平均五成的持貨,因為如20082009年金融海嘯更為絕望的時候,股市底部往往是無聲無色出現,當大家都認為是安全時,股市會從底部反彈了很多。另外,我們也會就著宏觀因素去決定投資公司的性質,好像如現時不明朗因素仍揮之不去時,會主力投資在過往經歷經濟高低起伏業績仍平穩增長的「複利增長股」(Compounder)上,若果宏觀經濟較為明朗,便會增加投資在高增長(High Growth)優質公司的比重。

恒生指數在今年10月下跌幅度及速度如世界末日般,中國二十大新班子在10月落實後,市場擔心中國未來經濟並非發展重心,加劇市場的負面反應。可是,為何恒指11月突然又轉勢回升?首半月的上升幅度及速度更勝10月時的下跌?原因就是以上宏觀因素碰巧集體改善。首先,美國相繼公布通脹指標CPIPPI皆回落及低於預期,令市場憧憬未來的加息步伐將放緩,停止加息的時間比預期早;同日,中國傳出開始研究逐步減少防疫管控,其後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公布「動態清零」20條優化措施;另外,人行及銀保監發佈支持房地產市場16條措施,解決優質內房短期融資問題;中國主要互聯網企業相繼公布業績,憑着做好成本控制,盈利大多高於預期,而中央媒體開始對被打壓多時的遊戲業務賦予正面評價;中美元首多年來首度會晤,市場憧憬越來越差的中美關係可以得到改善,國家主席習近平藉G20與各國領袖積極互動,加上先前德國總理親自率團拜訪中國,緩解中國與其他地方的緊張關係;俄烏戰爭方面,俄羅斯開始失勢,增加轉向和談的機會。

種種利好發展,是否代表所有宏觀問題就此解決?當然不是,若向極端負面方向想,俄羅斯也可以老羞成怒投核彈到烏克蘭,台海也可以忽然打起仗來,但以理性推論,市場先前擔心的主要宏觀風險暫時見底,至少向更差方向發展的預期見了底,10月恒指非理性下跌,當時市場想得很悲觀,現時因市場回歸理性而得以收復。無人能持續成功預測短期走勢,但中長線言,我們認為仍需摸着石頭過河,繼續觀察宏觀因素是否持續向好方面發展,不過現時是可以樂觀一點。

簡志健,持證監會持牌人士,博立聯合創辦人/中原資產管理投資總監

Sunday, November 27, 2022

27 Nov 2022 - 複利增長股(Compounder)調研精選 - Colgate-Palmolive(CL)的增長點原來是Pet Nutrition!

大家見到公司名字的Colgate(高露潔),便知道這間公司的生意主力是口腔護理,不過公司名字還有Palmolive,好似有點印象但又說不出,但一提到棕欖香皂,尤其是年紀稍大的,記憶便會出哂嚟!Colgate及Palmolive在美國的歷史已非常久遠,分別於19世紀已成立,並在1928年合併成為Colgate-Palmolive (CL)。

Colgate-Palmolive的品牌其實不只有Colgate及Palmolive,產品亦不只是口腔護理及個人護理,而是一間多品牌多業務公司(以下為部份品牌),市值達640億美元(25/11/2022),競爭對手包括Procter & Gamble(PG)(市值3,480億美元)及Kimberly-Clark(KMB)(市值450億美元)。

業務分布方面,根據2021財年(12月年結)收入,口腔護理(Oral)及個人護理(Personal)分別佔44%及20%,家居護理(包括洗潔精、清潔劑等)佔17%,剩下的19%是源於寵物營養(Pet Nutrition),此業務佔整體盈利亦達20%,主打品牌Hill's的收入於過往數年的organic growth有11至12%,而整間公司的升幅只有低單位數。Hill's在全球Pet Nutrition是主要品牌之一,於美國寵物診所市場市佔領先。

(溫馨提示:優質公司也要在股價低於合理估值,才值得投資)

簡志健,持證監會持牌人士,博立聯合創辦人/中原資產管理投資總監
執筆之時,筆者及其客戶沒有持有上述公司

Sunday, November 20, 2022

20 Nov 2022 - 宏觀形勢「約定」集體改善後的看法

我們一直崇尚「由下而上」的投資方法,即以選股為核心,認為只要選出優質增長股,在合理估值下買入作出長線投資,只要選股成功率至少有六七成,長線投資便會有理想回報。

不過,全世界於過去一年發生了很多事情,令多年相對穩定的投資環境產生轉變,宏觀因素對股市的影響力大增,這是很多年未嘗過的狀況。雖然選股仍然重要,但是我們不得不考量宏觀因素,同時進行「由上而下」的分析,因為這些因素除了影響投資市場資金的數量及風險取向,從而改變公司的估值水平外,也影響個別公司的投資邏輯,令選股難度也提升。

我們現在會持續檢視不同宏觀因素,從而決定投資組合的現金水平,不明朗因素越多,現金水平越高,但再差的投資環境,也會盡量保留平均五成的持貨,因為如2008至2009年金融海嘯更為絕望的時候,股市底部往往是無聲無色出現,當大家都認為是安全時,股市會已從底部反彈了很多。另外,我們也會就著宏觀因素去決定投資公司的性質,好像如現時不明朗因素仍揮之不去時,會主力投資在過往經歷經濟高低起伏業績仍平穩增長的「複利增長股」(Compounder)上,若果宏觀經濟較為明朗,便會增加投資在高增長(High Growth)優質公司的比重。

宏觀因素其實可以有非常多,而我們現在聚焦檢視的包括以下這些,亦是市場普遍較關心的

– 美國通脹/聯邦基金利率/美國國債利率
– 美國經濟/就業狀況
– 匯率(主要看美元/人民幣)
– 中國經濟/防疫管控政策/行業管控情況
– 中美關係/中國對外關係
– 俄烏戰爭

恒生指數在今年10月下跌幅度及速度如世界末日般,中國二十大新班子在10月落實後,市場擔心中國未來經濟非發展重心,加劇市場的負面反應。可是,為何恒指11月突然又轉勢回升?首半月的幅度及速度更勝10月時的下跌?原因就是以上均因素碰巧集體改善。

首先,美國相繼公布通脹指標CPI及PPI皆回落及低於預期,令市場憧憬未來的加息步伐將放緩,停止加息的時間比預期早;同日,中國傳出開始研究逐步減少防疫管控,其後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公布「動態清零」20條優化措施;另外,人行及銀保監發佈支持房地產市場16條措施,解決優質內房短期融資問題;中國主要互聯網企業相繼公布業績,憑着做好成本控制,盈利大多由於預期,而中央媒體開始對被打壓多時的遊戲業務賦予正面評價;中美元首多年來首度會晤,市場憧憬越來越差的中美關係可以得到改善,國家主席習近平藉G20與各國領袖積極互動,加上先前德國總理親自率團拜訪中國,緩解中國與其他地方的緊張關係;俄烏戰爭方面,俄羅斯開始失勢,增加轉向和談的機會。

種種利好發展,是否代表所有宏觀問題就此解決?當然不是,若向極端負面方向想,俄羅斯也可以老羞成怒投核彈到烏克蘭,台海也可以忽然打起仗來,但以理性推論,市場先前擔心的主要宏觀風險暫時見底,至少向更差方向發展的預期見了底,10月恒指非理性下跌,當時市場想得很悲觀,現時因市場回歸理性而得以收復,是否就此將投資策略由防守轉向進攻?無人能持續成功預測短期走勢,但中長線言,我們認為仍需摸着石頭過河,繼續觀察宏觀因素是否持續向好方面發展,不過現時是可以樂觀一點,提升組合的持股水平。

簡志健,持證監會持牌人士,博立聯合創辦人/中原資產管理投資總監

Tuesday, November 15, 2022

15 Nov 2022 - 投資前需認清哪些風險? (信報「財智博立」專欄)

「無風險」這三個字非常吸睛,難怪市場上有些推廣言語間會用「無風險」作招徠,但事實上世界上沒有投資是「無風險」的,在銀行做定期存款也要面對銀行倒閉風險,不過在金管局嚴密監管下,現時香港的銀行倒閉風險理應很低。還有,金融市場通常稱呼美國國債所提供的是「無風險」利息,但其實也得面對美國政府賴債風險,雖然發生的機會率也應更低吧。因此投資風險有高有低,可以說風險很低,但不會是「無風險」。

雖云在香港銀行做定期存款,或買美國國債風險很低,但也需注意資金流動性,低風險的其一條件是將投資放至到期,可是若到期前有需要動用,銀行定期未必可以取消,可以取消也會罰息;債券價格則會浮動,美國國債也沒兩樣,未到期沽出可能比買入價低。低風險項目如是,股票是中高風險投資,波動較大,買入後短期未必一定向上,好像遇正如現時多年未見的宏觀不明朗,縱使買入的是好公司,買入時估值合理,股價受氣氛影響仍會向下,或需守上一段時間,因此以良好資產配置的大前提下,放在股票投資的資金最重要是不會影響自己的生活,波動亦不會令自己有壓力,若果遇上逆境,也不需非理性以低價沽出好公司。

不過,市場不少投資項目其實風險不低,但卻被講成是「無風險」,事實上當風平浪靜時風險很低,但宏觀經濟不理想時風險卻有機一次過爆發出來。好像去年在金融零售界熱銷的保單融資,因為投資者嫌保單回報率不高,便借錢買保單,令以投入資金計的回報率變得很吸引,不過當中涉及借貸,低息環境下還可以的,但試想返回去年,又有多少人可以預測到今年通脹如此厲害,加息幅度如此高,因此當時會傾向相信是「無風險」。不過H+1.5%的借貸利率已由去年的1.52.0%,升至現時的4.55.0%,高過大部份當時保單的回報率,即是目標賺取的差價會由正變負,還未提那個回報率其實是分保證及不保證兩部份這個風險,即是若果不保證回報那部份比買保單低,負差價會更大。

過往一兩年實在有太多大家沒有估算過的事情發生,認為是低機率的事情卻最終實現,看看一直以為政府一定會救的高息內房債差不多沒頂,看看近日低風險投資者熱愛的熱門收息股兩個月股價可以跌兩三成,所以千萬不要抱著僥倖心態去做投資。做任何投資,首先要理清投資項目的潛在風險,然後認清自己可以接受的風險程度,做好整體資產配置,將適當比重的資金放在這個投資項目,知道潛在回報及資產價格波幅是和投資項目風險成正比(即從來沒有低風險高回報的投資項目),便可心安理得去擁抱這個風險,去經歷資產價格的上升與下跌。

最重要的是記緊凡涉及借錢的,就算買入的是相對安全資產,風險會即時提升很多,若果還會被call margin的,完全沒有防守能力,風險更會以幾何級數提升。投資還是應該放在自己熟悉的範疇,我熱愛研究股票已超過25年,因此投資主力也放在股票,但我從來沒有試過借錢買股票,因為這個是我不想冒的風險,我清楚股票是中高風險投資,波動會較大,需要經歷當中的起落,包括大升與大跌,才可以修成正果,但借錢投資股票會令我失去持貨及防守能力,因此不會是一個選項。

簡志健,持證監會持牌人士,博立聯合創辦人/中原資產管理投資總監

Thursday, November 03, 2022

3 Nov 2022 - 應否按樓套現做定期賺息差?是否真的有「無風險」投資?

數天前和朋友聚聚,他提到銀行職員最近建議他將供斷的住宅造按揭貸款套現(當然現造按揭樓加按也可以),然後將資金做定期,賺取「無風險」息差,以現時H按封頂息約3.125%,港元一年定期利率4.5%,可賺取息差1.375%(4.5%-3.125%),表面易明,不少人感覺是「無風險」,但是否真的「無風險」?

美國國債也不是「無風險」 

市場上有些推廣會用「無風險」作招徠,但事實上世界上沒有投資是「無風險」的,在銀行做定期存款也要面對銀行倒閉風險,不過在金管局嚴密監管下,現時香港的銀行倒閉風險理應很低。還有,金融市場通常稱呼美國國債所提供的是「無風險」利息,但也得面對美國政府賴債風險,雖然發生的機會率也應更低吧。因此投資風險有高有低,可以說風險很低,但不會是「無風險」。

需考慮資金流動性 

雖云在香港銀行做定期存款,或買美國國債風險很低,但也需注意資金流動性,低風險的其一條件是將投資放至到期,可是若到期前有需要動用,銀行定期未必可以取消,可以取消也會罰息,債券價格則會浮動,美國國債也沒兩樣,未到期沽出可能比買入價低。低風險項目如是,股票是中高風險投資,波動較大,買入後短期未必一定向上,好像遇正如現時多年未見的宏觀不明朗,縱使買入的是好公司,買入時估值合理,股價受氣氛影響仍會向下,或需守上一段時間,因此如先前文章提到,以良好資產配置的大前提下,放在股票投資的資金最重要是不會影響自己的生活,波動亦不會令自己有壓力,若果遇上逆境,也不需非理性以低價沽出好公司。

低風險環境可以隨時消失 

不過,市場不少投資項目其實風險不低,但卻被講成是「無風險」,事實上當風平浪靜時風險很低,但宏觀經濟不理想時風險卻有機一次過爆發出來。好像去年在金融零售界熱銷的保單融資,因為嫌保單回報率不高,便借錢買保單,令以投入資金計的回報率變得很吸引,不過當中涉及借貸,低息環境下還可以的,但試想返回去年,又有多少人可以預測到今年通脹如此厲害,加息幅度如此高,因此當時會傾向相信是「無風險」。不過H+1.5%的借貸利率已由去年的1.5至2.0%,升至現時的4.5至5.0%,高過大部份當時保單的回報率,即是目標賺取的差價會由正變負,還未提那個回報率是分保證及不保證兩部份這個風險。

說回今次的主題,即按樓套現做定期賺息差,現時H按利率H+1.3%,以一個月Hibor 3%計,即4.3%,封頂P-2.25%,以大銀行P是5.375%計,即3.125%,港元一年定期利率4.5%,可賺取息差1.375%(4.5%-3.125%)。不過,上一段的例子已給大家理解到,當回報是固定,但成本是浮動,成本上升其實是一個簡單易明的風險。現時,於美國聯儲局接連加息下,香港銀行有壓力將P逐步提升,封頂息也會持續上升,即息差有機會收窄,大家或會問P由現水平再加1.375%,令息差變0%的機會率有多大?

近年不少低機率的事情卻最終實現

現在或許覺得不大,但過往一兩年實在有太多大家沒有估算過的事情發生,認為是低機率的事情卻最終實現,看看一直以為政府一定會救的高息內房債差不多沒頂,看看近日低風險投資者熱愛的熱門收息股兩個月股價可以跌兩三成,所以千萬不要抱著僥倖心態,好像美國聯儲局局長剛剛在議息後,提到聯邦基金利率或會升至高於先前大家預估的水平。

認清風險,才可擁抱風險 

做任何投資,首先要理清投資項目的潛在風險,然後認清自己可以接受的風險程度,做好整體資產配置,將適當比重的資金放在這個投資項目,知道潛在回報及資產價格波幅是和投資項目風險成正比(即從來沒有低風險高回報的投資項目),便可心安理得去擁抱這個風險,去經歷資產價格的上升與下跌。

最重要的是記緊凡涉及借錢的,就算買入的是相對安全資產,風險會即時提升很多,若果還會被call margin的,完全沒有防守能力,風險更會以幾何級數提升。

投資還是應該放在自己熟悉的範疇,我熱愛研究股票已超過25年,因此投資主力也放在股票,但我從來沒有試過借錢買股票,因為這個是我不想冒的風險,我清楚股票是中高風險投資,波動會較大,需要經歷當中的起落,包括大升與大跌,才可以修成正果,但借錢投資股票會令我失去持貨及防守能力,因此不會是一個選項。 

簡志健,持證監會持牌人士,博立聯合創辦人/中原資產管理投資總監

Tuesday, November 01, 2022

1 Nov 2022 - 當年怎樣渡過「金融海嘯」? (信報「財智博立」專欄)

恒生指數自6月尾反彈至22419點起,隨後四個月累計跌幅達30%,這個自由落體,加上不明朗因素充斥的環境,令我想起十多年前的「金融海嘯」,恒生指數在20093月上旬見11345點底部,當時我還未入行,但已有十多年充實的投資經驗,經歷過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及2000年科網股爆破等金融危機。「金融海嘯」可算是金融界的「世界末日」,那刻不知何年何月才會復甦,查看當時自己的投資組合,仍堅持一半持股,並沒有如現在不少投資者般選擇遠離股市,因為我仍然相信股票及股市會如過往危機般,事過境遷後明天會更好。還有,股票投資其實是「資產配置」的其中一環,需一併去考量,我往往放在股市的資金佔資產是一個令我覺得舒適的比重,這個比重因人而異,最簡單是這筆屬中高風險投資的資金,無論升跌也不會影響自己的基本生活外需,亦不會令自己覺得有壓力。若果大家未能達此境界,便需檢視一下自己的資產配置,股市長期總有升亦有跌,遇上大跌市需要冷靜面對,不然很易做出錯誤決定。

事實上,當年股市最恐慌時,我的個人投資組合現金佔比51%,持貨包括風險相對不高的ETF及內銀股,但持股也貶值了35%。股市在20093月見底反彈,當年是股市好年,最差的一年其實是2008年,恒生指數全年下跌48%,而我的組合則跌了27%,雖然我是主力長倉投資,不用衍生工具對沖,不過現金較多下變相也是一種對沖,但組合持有股票下,於絕大部份股票股價下跌的大跌市,貶值是無可避免的,這時控制跌幅便是最重要的事情。恒生指數在2009年全年上升52%,而我的組合則升值54%,升幅相約,但因為2008年跌幅較小,基數較大,兩年計仍升值12%,而恒生指數同期卻下跌21%,控制跌幅是不少投資者忽略但重要的一點。

這個投資組合沒有變動下守了一段時間,結果待恒生指數反彈至14000點開始恢復買入股票,仍把握到2009年的升市,雖然這個是憑經驗的決定,事實上當時也不知道迎來的是升市還是跌市,那時市場對QE效果眾說紛云,仍有不少人認為是股市再大跌前的反彈,因此當時大部份人認為事過境遷,可以再買股票時,恒生指數已是20000點以上,再次引證股神巴菲特於200810月「金融海嘯」時的分享:「有一點是肯定的,股市在經濟和市場信心真正復甦以前,會有大幅度上漲。如果你等到那時候再買股票,那就已經錯過了最佳的購入時機」。

現時處境著實和當年相似,經濟何時重新振作,股市何時重新起飛,眾說紛云,有誰真的清楚。是次港股會沉寂多久,又怎知道,千萬不要高估自己對整個股市的預測能力,好像2009年初人人以為是金融界的「世界末日」,怎知卻不知不覺見了底部。

既然是不知道,現在應該怎樣部署?如先前提到,投資股票的大前提是做好「資產配置」,明白投資股票屬於中高風險,在資產中配置一個令自己覺得舒適的比重放在股票,當然不是胡亂去買,長線投資的也要在中長期合理估值下投資在好股票上,做好基本事情,便擁抱投資組合的上升與下跌,不要因心理因素動搖,因為無論升跌也不會影響自己的基本生活外需。

簡志健,持證監會持牌人士,博立聯合創辦人/中原資產管理投資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