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29, 2019

29 Aug 2019 - [信報「財智博立」] 不要輸打贏要

(下面文字為原稿,上報版本因版面關係會有所分別) 

香港政府於是月中公布的今年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0.6%,為十年來的低位,我認為經濟增長失速,可歸因於中美持續博奕及貿易戰下,香港對外貿易受到負面影響,加上中國經濟增長減速及人民幣下跌也間接拉低了國內遊客的消費意慾,這個惡性循環已可逐步將本地GDP帶到零增長甚至負增長。 

不過,看至今的發展,第三季本地GDP按年增長會錄得負數已是無可避免,因為7月及8月的香港經濟及消費急促轉差,好像任何級數的酒店入住率也大幅下挫,並傳出員工被要求放無薪假的消息;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上週指大部分零售商於8月初至今銷售額更大跌逾五成,並登報及發信向全港商鋪業主呼籲向租戶減租五成,為期六個月,以共渡時艱。雖云為求討價還價,這些差劣的境況或許被誇大了,但我向從事零售業的朋友了解過,此數字非不中亦不遠矣!就算生意只是忽然少了兩三成,經營成本未有減少,加上這種境況未見改善的曙光,經營者壓力之大可想而知,若情況持續下去,減薪炒人結業三部曲,只是時間問題。 

香港於第三季的經濟如此差勁,大家可繼續歸因於中美貿易戰這個萬能Key,港元跟隨美金強勢及人民幣持續下跌致令到港遊客消費減少也無疑是原因,而香港近月連綿不休的政治事件,導致遊客大減及本地人消費情緒低落,也是不可抹殺的事實,若果任何一方還要找藉口去否認此聯繫,這算是主觀還是客觀,大家可以用自己真正的智慧自行評定,不可被情緒掩蓋理智。至於如斯境況責任誰屬,也不要再拿出甚麼終極萬能Key,其實是各方各面也有責任,是所有人互動的結果,不好說誰較大誰較小,做事要有點擔當吧!好像投資虧了錢,最大原因必然是自己做錯決定,輸打嬴要及只管將責任諉過於人,以想得到的藉口講到自己沒有責任,態度絕對要不得,未來也不會有進步!不想在這裡說甚麼大道理,何況我也和很多人一樣,未有足夠的大智慧去講大道理,半桶水的大道理,很容易將其他人的基本要求也會放到很低的位置,本末倒置又是否真正初衷!如成功投資者般,我們要保持謙遜,不可自視過高,不要凡事認為自己對別人錯,才可看得更廣,走得更遠! 

港股今年升至5月初便大幅回落,一眾本地公用股及REITs股價依然強勢,情況和去年港股弱勢時沒兩樣,這些本地防守股和中美貿易戰的影響較為間接,加上以穩定派息作賣點,於全球重現減息潮下,成為資金避難所。不過,自香港的政治事件越演越大,市場也開始擔心影響未來派息,好像若商舖業主真的回應香港零售管理協會的減租建議,相關REITs的收入及派息自然亦受影響。本地公用股及REITs已失卻了部份防守能力,投資者的應對方法是需要在預期估值區間較低位置才買入,以抵銷潛在減少未來派息的影響。若有現金未有出路,而這些股票的現價息率亦處吸引高的水平,也未嘗是一個資金配置的選擇。 

簡志健,持證監會持牌人士,博立聯合創辦人


Thursday, August 15, 2019

15 Aug 2019 - [信報「財智博立」] 不可被情緒掩蓋理智

(下面文字為原稿,上報版本因版面關係會有所分別) 

十多年前有位朋友告訴我,他不大相信中國的企業,事實上當時也有不少弄虛作假的公司,因為他抱有這個立場,所以便一直不買中國股票。十多年過去,弄虛作假的公司繼續時有出現,業務越做越大、業績越來越好、股價越升越高的公司數目卻更多,這個立場助他逃避了不少風險,但也錯過了更多機會。 

傳統智慧告訴我們,投資要取得理想回報,便一定要冒風險,當然若只是滿足於皮毛的回報,只需到銀行做個定期存款便可以。可是,若越想要多一點回報,要冒的風險也需更高,但又不好為了增加回報而胡亂去冒險,投資者可以去冒險,但要冒的是可計算的風險。投資者的態度不應預設任何立場,然後便「一竹篙打死一船人」,而是要為有興趣的公司做認真分析,從而知道那些是好,那些是壞,計算好要冒多大風險,再去做相應的投資決定。 

若果凡事立場行先,表面代表自己很有見地,可是也因此較易傾向偏聽,只接收和自己立場相近的分析,抗拒甚至抨擊和自己立場不同的見解,亦未有為每一個分析或見解進行批判,某程度上腦筋也會動少了!好像美國的金融市場發展較為成熟,制度健全,監管較好,有投資會認為公司業績披露可安心信服,但是多年來也有Enron造假、次按爆煲、Lehman Brothers倒閉的多個負面大事出現,小事更不消提,而近年初創及獨角獸企業火熱,Bad Blood事件的「女版Steve Jobs」騙局卻成為一個當頭棒喝。 

作為聰明的投資者,最基本的條件是要有獨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尤其是現在是社交媒體不斷演化的年代,Facebook等很多時給我們看到的是思想和自己相近的意見或廣告,因此我們更需主動去找些持有另類意見的內容,而非抗拒接收這類訊息,就如我們若果很喜歡某一間公司,不要只細閱正評,也需主動找不看好這間公司的分析報告或文章,閱讀後再進行批判思考,令分析可以更全面。往往肯去放下成見,才可看到一件事情的另一面,結論或會不盡相同。

最近看過一套名為「脫歐:無理之戰」的網上電影,真人真事,為求戲劇化而稍作改編,講述「脫歐」的幕後英雄Dominic Cummings領導的Vote Leave計劃怎樣利用數以億計的社交媒體定點廣告,向沒有強烈主見的中間選民製造其後證實並非事實的恐懼(如英國每週向歐盟進貢3.5億英鎊及大量士耳其移民行將湧入等),杯弓蛇影下,民意於短時間逆轉,不過一年後連他也反思並承認「脫歐」可能是個錯誤選項,亦令英國至今超過三年仍被怎樣「脫歐」的問題所困擾,加上造成民意兩極化下的持續社會爭端,這次投票在情緒凌駕事實下,整件事似乎並沒有贏家!

這些大打輿論戰及心理戰的事情令我想起投資界的所謂沽空機構,他們藉發布上市公司的負面分析,並事前累積淡倉,透過股價下跌從中獲利。沽空機構在初出現時命中率很高,因為他們傳達的大多是事實,不過後來越來越多人見獵心喜,沽空機構的數量增加,反現良莠不齊,命中率也告下降,因為他們已變質,為沽空而沽空下,誇大了目標公司的問題,志在製造恐慌以獲利,多於幫助投資者認清問題公司的作假之處,而投資者往往卻成為唯一輸家,在股價低位沽出了質素還不差的公司。投資市場上人言可畏,投資者需保持冷靜,不要預設立場(如沽空機構的目標公司定必有問題),客觀持平去分析每一件事情,切記不可被情緒掩蓋理智!

簡志健,持證監會持牌人士,博立聯合創辦人

Saturday, August 03, 2019

3 Aug 2019 - [經濟一週「博立群股」] 高息股也分層次

投資組合要穩中求勝,可用增長股為主力,另外加配高息股,以求進可攻,退可守。見到不少評論於不同時段會推介中國移動(941),源於其收息公用股的「光環」,加上先前是4G,現在則是5G的憧憬。可是現實卻是,看看其過往十年的股價表現,只偶有高潮,基本上就是停滯不前,簡單來說,功能上只是收息,防守有餘,進攻不足。看看中國移動近數年的業績,近四年收入逐年增長,但每年平均複式增長只有3.1%,而純利前數年還停滯不前,近兩年才有增長,但每年平均複式增長也只是4.1%。業績增長慢,因為這些大型國企,需要完成國家任務,如不收漫遊費,減收數據費等,收入及盈利增長的目標可放兩邊,所以我不會歸類其為增長股。至於不計特別股息的每股派息,2015年下跌,2016年持平,2017年因增加派息比率而大升,2018年又持平,勉強説於過往四年冇減派息,符合高息股的條件,但淨現金超多,為何不令每股派息每年穩步上升,收息的投資者骨子裡是喜歡穩定多於靠估。

我認為中國移動並非適合的組合持股,因為我對高息股的要求,不只是每年收息穩定,股價也要上升,尤其是這個追求高息的低息環境,優質收息股的股價於需求上升下,股價也理應上升。高息股股價可以穩步上揚,很大程度歸因於每股派息每年也在上升,不然其實和投資債券,每年收到相同金額的債息並沒兩樣。所以,我投資高息股,傾向選擇增長高息股,若市場對公司的估值息率不變,估值每年也會隨每股派息而上升;若果估值息率因市場對公司管理質素信心加強,或隨市場息率下調而有所下跌,估值可藉雙重效應升得更多。

領展(823)便是增長高息股的表表者,至20193月年度每股派息$2.712,比四年前上升48%,每年平均複式增長達10%,已經打下估值上升的基礎;另一方面,此年度最高股價代表息率2.94%,比4年前的3.41%低,反映市場期間也提升了其估值水平,於此雙重效應下,現價比四年前上升110%,為什麼要投資在增長高息股,答案可謂顯而易見。何況若在四年前買入領展,當時股價$45.8,以最新全年每股派息計,此投資標的最新息率有5.9%,而且仍期望未來每年仍會有所提高。

最近,有評論建議投資者可以於除淨前買入高息股,買入後很快便可以收息落袋,可以「即買即享受」,其實我不大明白箇中道理!照我理解,仍有股齡較淺的投資者,不知道除淨日開市前股價會作出相應調整,這種建議實在有可能會誤導他們。何況,有不少高息股於除淨後股價偏弱回調,可能除淨後才買入,可以較便宜外,也不需交股息手續費,「即買即享受」心理上應該很愉快,實質可能反而是蝕底了!實戰上,我會參考股價於過去數年除淨後的表現,才去決定除淨前應否買入高息股,有時甚至於除淨前沽出持股,待除淨後跌穩後才補回,藉此成功減低持貨成本。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未有持有領展(823))




Thursday, August 01, 2019

1 Aug 2019 - REITs是否已到吸納時機?

隨著香港政治事件升溫,主力本地業務的公司股價便在短時間下跌不少,相信部份資金惟恐事情持續惡化,先行套現看清形勢才決定後著,部份資金則調低預期今年盈利或派息,加上原本預計的估值提升或因投資氣氛差勁而暫不出現,估值也因此受到限制。

本地REITs近日股價明顯受挫, 自高位下跌不少,是否已到吸納時機,相信不少投資者也感興趣,今天便以置富(778)及領展(823)作例子談談。 

置富上週今布半年業績,每股派息按年減少0.8%,但綜合分析認為其成本控制做得不錯,加上旗下最大的天水圍商場翻新逐步完成而看好下半年表現,最新預期全年每股派息按年升2.3%,和業績公布前預期相若。以非進取的正常估值,我現時預期今年估值區間在$8.8至$10.8,今年高低位已見。市弱資金本會流向REITs,但本地REITs現時卻處風眼,加上中資股還算守得住,此次REITs暫未能受惠。未有貨者可考慮待今年合理估值$9.8先下一注,若股價跌至今年估值區間較低位$8.8至$9.3可再下一注,已持貨者則可待此位才加注。因存在不明朗因素,此策略較保守,若香港政治事件降溫,可進取一點。 


置富是唯一差不多全部資產皆是民生商場,業績理應受累較小,而現價$10.16的預期今年息率已有不錯的5.2%。若看至2020年,我現時預期今年估值區間在$9.2至$11.6,以明年目標價$11.6加上兩年收息,現價計預期回報最高達26%,可作參考。

至於領展,先前曾分析股價可以走到多遠(按此重溫),投資市場就是這樣風高浪急的形勢隨時逆轉,偏進取的估值可暫時休息一下,若以非進取的正常估值,我現時預期今年度(至2020年3月)的估值區間在$70.9至$99.4,今年高位已見。未有貨者可考慮待今年合理估值$85.1先下一注,若股價跌至今年估值區間較低位$70.9至$78.0可再下一注,已持貨者則可待此位才加注。現價$90.45的預期今年息率約3.2%,絕對值非吸引,若中港經濟轉差,民生商場佔比越來越小下反受影響較大,不過若公司重啟回購(去年7至8月回購不少),對股價會有支持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置富(778)及領展(823))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1 Aug 2019 - [信報「財智博立」] 主觀與客觀估值之間

(下面文字為原稿,上報版本因版面關係會有所分別) 

前週在此專欄提到為一間上市公司估值是一門藝術,因為沒有必然準確的答案,可謂沒有完美,各取所需,自己憑經驗孕育出來而準確度令自己滿意的估值方法,對自己來說便是皇道。態度上,我們千萬不要高大空,要保持謙卑,必須「有數可依」,有能力取得相應數據作計算才是實際有用的方法。還有,估值並非一次性的事情,因公司會變,市場也在變,所以需要定期檢討,尤其是當公司公布最新業績及消息,或發佈新產品及服務,又或行業出現變化時。 

若果在估值上未能「有跡可尋」,如過往的每年估值水平在不同範圍波動,又或上市不久,過往的估值水平未具參考性,買入時便易於偏向投機。遇到這些情況,為了減低投機性,可以用公司重置價值或若被收購合併(M&A)時的價值作估值基礎,不過這類計算需擁有專業知識,小投資實在不易掌握。相對較簡單的,可以參考相類上市公司估值,再作溢價或折讓,或以盈利持續增長幅度作估值根據(PEG估值法),這也是很多書本或傳媒專欄會教大家的,但往往卻沒再解答大家心目中的疑惑,究竟溢價或折讓的幅度應該是多少?市盈率(PE)又是否一定等於預測每股盈利增長幅度?若否,PEG應是大過還是小於1 

用今年股價強勢的物管股為例,以7月中的股價計,上市歷史最長的中海物業(2669)預期今年市盈率為27.4倍,而去年中才上市的碧桂園服務(6098)預期今年市盈率則高達為36.9倍,估值溢價約35%。碧桂園服務擁有明顯的估值溢價,源於其生意規模比中海物業大,去年收入多三成,而且同系碧桂園(2007)過往數年賣樓花火熱,未來數年相繼入伙為其提供高增長的收入,加上其純利率更高中海物業一倍,經營非常有效率,可是相對估值溢價應該是多少,還是由市場決定,即是一個謎。若以預期每股盈利增長幅度28%為基礎,以上述的36.9倍預期今年市盈率計算,PEG大於1,幅度多少由市場決定,亦是一個謎。雖說估值上用任何方法也存在不少謎團,但大家仍需主觀客觀兼顧,先用客觀事實去衡量一個估值的基本水平,再加上主觀思維作出調整,賦予溢價或折讓,而這個主觀思維也需要參考客觀情況。 

好像香港電訊(6823),可以息率作估值,客觀地參考過往數年的股價走勢,於20152016年的息率區間在5.0%6.5%,而於20172018的息率區間在5.7%7.2%,明顯有所分別,因此便需要作出主觀選擇,作為今年的估值基礎。為求令這個主觀選擇更客觀,大家可參考美國10年國債息率過往數年的走勢,可發現於20152016年處於下跌週期,而於20172018年則處於上升週期,而因為今年美國10年國債息率呈跌勢,所以大家便可用香港電訊同時期的5.0%6.5%息率區間以作為今年的估值基礎。同一道理,領展(823)於過往數年的息率區間隨著市場估值調升而持續下跌,2018年的息率區間跌至2.9%4.1%的低位,不少投資者會問今年還有下跌空間嗎?大家可以參考一些客觀指標,除了美國國債息率今年再度下跌外,德國國債息率下跌之餘,更重見三年前的負利率,領展2.9%的年度最高估值息率今年持續下跌,現在是否會看似很正常! 

簡志健,持證監會持牌人士,博立聯合創辦人
執筆之時,筆者及其客戶持有領展(823)、中海物業(2669)及香港電訊(6823),並隨時買入或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