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18, 2021

18 Jan 2021 - 電動車對汽車經銷商的影響 (信報「財智博立」專欄)

Tesla(TSLA)於今年11日宣布,正式在中國市場開售Model Y型號電動車,並調整價格最多達16.5萬元人民幣。 市場普遍認為蔚來(NIO)銷售的電動車價格相近,會受到正面競爭,更有客戶取消訂單的傳聞,不過,其創始人兼CEO李斌於13日公開回應,Model Y減價未見影響,近兩天的訂單量沒有特別變化,其後於19NIO Day公布新車銷售及固態電池的計劃,股價更再創新高。

Tesla屢次將旗下電動車不同型號減價銷售,因為是按成本來定價,隨著規模效應成本走低,售價也越來越低,更多人負擔得起,銷量也會提高,規模效應會更大,造成良性循環。另外,越多Tesla電動車在道路上行走,獲取的真實數據有利優化其自動駕駛系統,因此水平遠超同業,這個未來的價值亦逐漸反映在其估值上。

不過,是次Tesla減價,股價受到最大影響的並不是其直接競爭對手,反而是中國的汽車經銷商,因市場擔心隨著電動車滲透率越來越高,因電動車新企業使用直銷模式,整個汽車市場對經銷商的依賴程度將會越嚟越低,影響其未來增長空間,甚至影響其更久的未來的生存空間,最受市場歡迎的中升控股(881)及美東汽車(1268)股價在今年首週分別下跌16%13%

我們一直投資中升控股及美東汽車,後者股價更累升三倍,去年下半年也曾考慮過直銷模式滲透率的影響,市場對此也曾關注,但當時未見負面影響,此次主因影響最大的Tesla所減價型號與其經銷的豪華車品牌某些型號重疊,加上電動車在中國的發展比預期快,部分市場資金擔心程度有所增加,而兩間公司的股價又比當時再升了一段,估值水平再創新高,是次對股價的負面影響較為明顯。

我們對此事的看法是,隨著新型車企的電動車銷售上升,直銷模式滲透力增加是必然發生的事,這個情況會造成汽車經銷商的整合,強者越強下,我們更需要投資最優質的企業。另一方面,傳統車企的電動車銷售於未來仍會佔著一個不少的比重,而這些公司仍會倚賴現有經銷模式去經營,因此模式有利其資金運用及存貨管理。事實上,美東汽車管理層近日亦作出表態,認為直銷模式及經銷模式兩者可以共存,因新型車企的電動車銷售達到一定數量,再自行處理銷售及售後服務的負擔會很繁重,外判經銷商集中做好研發及生產管理,仍有很大的機率。相對中升控股,我們認為美東汽車更具優勢,因其主力於三至五線城市經營業務,當地電動車的充電基建滲透率相對一二線城市低,令負擔得起的消費者對電動車的消費意欲相對較低,加上他們較多傾向擁有傳統豪華品牌汽車,因此直銷模式的影響相信需要更多時間才會較實在。

簡志健,持證監會持牌人士,博立聯合創辦人/中原資產管理投資總監
執筆之時,筆者及其客戶持有中升控股
(881)、美東汽車(1268)Tesla(TSLA)

Monday, January 04, 2021

4 Jan 2021 - 期望脫胎換骨的海爾智家(6690) (信報「財智博立」專欄)

在香港上市多年的海爾電器(1169)已成歷史,於1223日完成私有化,股東收取現金加同日上市的海爾智家(6690)H股股票。海爾智家A(600690)在中國A股上市多年,於2019年中前名稱為青島海爾,為海爾電器母公司,這持股架構似乎一直壓抑這中國龍頭電器品牌之一的股價,是次重組或成為估值重估的契機。

海爾電器的主要業務是製造和銷售洗衣機及熱水器,還有日日順物流;現時整合後的海爾智家業務則包括製造和銷售冰箱/冷櫃、洗衣機、空調、熱水器、廚電、小家電等智能家電產品,還有提供智慧家庭場景解決方案。根據Euromonitor統計,海爾智家於2019年在全球大家電市場零售額排名第一,佔比達15%。除了A股及H股外,集團於2018年也在德國法蘭克福交易所掛牌上市(690D),被稱為D股,現時為少數的三地上市公司。

中國的主要電器品牌有三個,包括海爾、美的及格力。從市場預期2020年業績可見,海爾智家收入2,098億元人民幣,按年升4.5%;毛利611億元人民幣,毛利率29.1%;純利88億元人民幣,純利率4.2%。美的集團(000333)收入2822億元人民幣,按年升1.4%;毛利742億元人民幣,毛利率26.3%;純利254億元人民幣,純利率9.0%格力電器(000651)收入1770億元人民幣,按年跌10.7%;毛利432億元人民幣,毛利率24.4%;純利192億元人民幣,純利率10.8%。三大品牌因疫情影響,今年收入增長不算理想,但實力上各善勝場,以收入計美的集團最高,其他兩間落後不算遠,以毛利率計海爾智家最理想,純利率計則格力電器最佳。

再看看三間公司的市值,海爾智家(A+H+D)、美的集團及格力電器的最新市值分別約2,100億元人民幣、6,900億元人民幣及3,700億元人民幣,海爾智家明顯被比下去,弱點在純利率較低,先前提到重組前公司架構也有影響,若果能夠得到改善,估值水平會得到市場提升,首先,海爾智家於重組後,兩間公司的業務現在同屬一間公司,組織構架得以精簡,效率將會提升,亦可解決關聯交易衍生的問題。另一方面,海爾智家於過往數年積極推行全球化戰略,自2015起先後收購海爾集團海外家電、日本三洋白電、澳洲費雪派克(Fisher & Paykel)、美國GE Appliances及歐洲Candy,這些資產在收購前盈利能力普遍偏低,近年經過整合和改善,海爾海外的純利率於2018年已提升至4.1%2019年因收購Candy而回落至3.4%,明顯低於國內外同業6.4%的平均水平,這方面於未來仍有提升空間。還有,海爾智家因為持續收購而產生財務費用,2019年相關支出達9億元人民幣,同期美的集團及格力電器分別取得財務收益22元人民幣24億元人民幣,隨著收購資產帶來現金流,加上海爾電器大量現金資產融入海爾智家,這情況有望改善,事實上海爾海外業務經營利潤於今年首三季按年升58%

無論是海爾智家A股還是海爾電器H股,其過往數年最理想估值皆達20倍市盈率,市場現時預期海爾智家2021年每股盈利1.29元人民幣,估值可達30.7港元,而市場有機會因其重組後前景比前更理想而提升估值。

簡志健,持證監會持牌人士,博立聯合創辦人/中原資產管理投資總監
執筆之時,筆者及其客戶持有海爾智家
(6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