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21, 2017

21 Jan 2017 - [經濟一週「財報危與機」] 只看「綜合損益表」的風險

201511月起,我在「經濟一週」開設「香港八十前」專欄,主要分析市值80億港元下的香港企業,令不少曾經風光但已被市場遺忘的好公司重現大家眼前,並藉分析其業績去看看現時的投資價值,成功發掘到去年股價表現優異如大快活(52)、嘉利國際(1050)、飛達控股(1100)、新意網(8008)等的投資機會。建基於此,今年決定擴闊專欄眼界,分析可涉及任何香港上市公司,除了嘗試從財務報表發掘投資機會外,也分享可能的投資風險。投資成功需要攻守均衡,只守不攻,會失去不少機會成本;只攻不守,順風是回報可以很風光,但逆風時卻可能一鋪清袋,相信於停牌前買入漢能薄膜發電(566),或股價大跌前持有恒發洋參(911)(現已改名前海健康)的投資者,自有一翻體驗。其實不少股票「出事」前實有跡可㝷,了解上市公司的業績風險,可相應控制注碼,有需要時甚至作出迴避,才能順利跑好這場投資馬拉松,取得理想成績。

大部份投資者皆非全職,倚賴的投資分析大多源於傳媒,可是大部份從傳媒找到的公司業績分析,皆只聚焦看「綜合損益表」,看看收入、毛利、純利及每股盈利增減,毛利率及純利率升跌,及派息多少,便就此作結案陳辭。若果公司本身正正常常無病無痛,只進行這些最基本分析當然沒有問題,不過這樣做似乎有點賭運氣,只是期望不會「上得山多終遇虎」。事實上,會計入門基本功,財務報表有三大表,除了「綜合損益表」,還有「綜合資產負債表」及「綜合現金流量表」,而一間公司的隱藏風險,往往不難從後兩表中找到,只需看多少少,便能知所進退,性價比其實很高。

以恒發洋參為例,2014年的「綜合損益表」顯示收入、毛利及純利分別按年上升60%69%60%,毛利率由23.5%升至24.8%,純利率則持平,派息比率還高達85%,表面是一份很好的業績,市面不少分析也只停留於此階段。不過,從「綜合資產負債表」則可發現,貿易應收款項於2014年末較一年前大升769%。可嘗試簡單點作演繹,以2013年全年收入中,年尾時只有8.2%是未收取現金的應收賬,而在2014年,此比率已大升至44.3%。不只於此,集團表明一般給予客戶介乎30日至180日的信貸期,但於2014年末,超過180日的貿易應收款項佔比由一年前的0%大升至34.3%,並佔當年純利的90.2%,即是若全數未能收回,全年盈利差不多泡湯。看到此,當時選擇避險,還是義無反顧買下去,一切看每位投資者的投資取向。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並沒持有上述股票)

大家若有興趣對上市公司作業績財務分析DIY,並取得Microsoft Excel Templete,請參閱我的最新著作「港股A餐」,各大書局有售,或可到「超閱網」(按此)網購。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