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11, 2017

11 Nov 2017 - [經濟一週「博立群股」] 不要誤將「投機」當「投資」

投資第一要點,是清楚最基本目的是什麼,簡單言可分為「投資」及「投機」,「投資」的買入後可持有及適時加注,「投機」的則需做好風險管理,嚴守止賺止蝕,那麼怎樣去分辯?最容易的是看你投入的注碼,先假設有一百萬元作投資,六合彩是個機會率非常低的「投機」項目,大部份人只會用數十元去買個機會,買馬獨贏命中的機會較大,或許會用上數百元,若是到賭場買大細,機會再大一點,也許注碼會以千元計,但這些賭博項目全輸機會不小,贏輸亦很快有結果,即係冇得用時間守候,理性的人注碼應有限。買股票相對而言,大多情況是有得守,即是有個希望,亦可用止蝕以限制虧損,所以就算是「投機」味較濃,注碼又可以大些。不過,近年有些股票被停牌,過了一段時間還被除牌全輸,有些股票股價可以一小時跌九成,止蝕失效,所以大部份人「投機」沒有基本因素的股票,也自然限制了注碼,假設於今年初用$10,000「投機」了一隻股票,「有幸」賺了200%,即變成$30,000,應該很開心很滿足吧,不過問心,你會從一百萬元的投資資金中,抽多少百份比去「投機」,而「投機」能取得一兩倍回報的機會有幾多,「投機」虧蝕四五成的的機會有多少?每個「投機」項目的勝出率又有多少?

假設今年初用$100,000去「投機」,至今平均賺了100%,即利潤有$100,000,當中還付出心力出出入入,耽驚受怕;同時將另外$900,000買入中華煤氣(3) 作「投資」,只需安心持有,至今回報有20%,即利潤有$180,000,比「投機」賺到的還多。大家怎樣將自己用來投資的資金分配在「投資」及「投機」,還需按自己的性格、目標回報及風險承受能力決定,希望以上的例子能令大家理解兩者的真像,還要莫忘「上得山多終遇虎」,發生在「投機」上機會明顯較大的事實。

那麼怎樣去分辯「投資」及「投機」,可以參考股神巴菲特的說法,他認為若果發現一間好公司,而且知道他們有好的營運團隊,那麼便以合理的價格買入。那麼,只需看另一面,買入不好的公司便是「投機」;另外,以不合理的價格買入好公司,也算是「投機」,所以千萬不要以為以任何價格買入優質公司,還騙自己是在「投資」,好像若果大家在十年前金融海嘯前買入內銀股,較優質的連派息也要多年後才可回本,也不提期間錯失了多少機會成本。

今年港股的升市較集中某些板塊的公司,不少股價已高於以往的合理估值不少,有些公司因轉型升級而得到市場提升估值水平,還可勉強解釋,不然若以不合理的價格買入,其實也是在「投機」,‧不然投資氣氛不再時,不知要留守多少個年頭,才有機會見家鄉!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並沒持有上述股票)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1 comment:

lolo said...

Thanks for sha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