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今年初用$100,000去「投機」,至今平均賺了100%,即利潤有$100,000,當中還付出心力出出入入,耽驚受怕;同時將另外$900,000買入中華煤氣(3) 作「投資」,只需安心持有,至今回報有20%,即利潤有$180,000,比「投機」賺到的還多。大家怎樣將自己用來投資的資金分配在「投資」及「投機」,還需按自己的性格、目標回報及風險承受能力決定,希望以上的例子能令大家理解兩者的真像,還要莫忘「上得山多終遇虎」,發生在「投機」上機會明顯較大的事實。
那麼怎樣去分辯「投資」及「投機」,可以參考股神巴菲特的說法,他認為若果發現一間好公司,而且知道他們有好的營運團隊,那麼便以合理的價格買入。那麼,只需看另一面,買入不好的公司便是「投機」;另外,以不合理的價格買入好公司,也算是「投機」,所以千萬不要以為以任何價格買入優質公司,還騙自己是在「投資」,好像若果大家在十年前金融海嘯前買入內銀股,較優質的連派息也要多年後才可回本,也不提期間錯失了多少機會成本。
今年港股的升市較集中某些板塊的公司,不少股價已高於以往的合理估值不少,有些公司因轉型升級而得到市場提升估值水平,還可勉強解釋,不然若以不合理的價格買入,其實也是在「投機」,‧不然投資氣氛不再時,不知要留守多少個年頭,才有機會見家鄉!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並沒持有上述股票)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1 comment:
Thanks for sharing!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