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指數於2017年上升36%,國企指數則稍為落後,上升25%,不過不排除今年會反客為主,催化劑包括國內經濟增長及公司盈利增長更結實、內銀估值有機會因市場對其壞賬擔憂減輕而調升、供給則改革成果擴展到不同行業、 A股入摩的利好效應、H股全流通的正面憧憬等。
港股已呆滯多年,去年指數雖然大升,但估值仍屬合理。若果公司盈利估值合理,縱使市場未再提升其估值水平,盈利增長多少,股價理應亦增長多少,指數條數理應也這樣計。
根據香港經濟日報今天報導,綜合市場預測,恒生指數及國企指數全年盈利估計有15.0%及20.7%升幅。恒生指數於2017年高見30000,若今年最高點隨盈利增長上升15%,即可見34500;同一方法估算,國企指數可見14200。
目標看似很牛,但推論卻很正常,當然前提是盈利增長需達標,所以我們仍需留意指數成份股公司的業績能否令市場滿意,3月會是關鍵時刻。另外,整體估值水平會否被下調,這個需留意中港及全球經濟狀況,及加息縮表速度和預期有否落差。
還有,港股資金源頭也很重要,去年靠北水及外資兩條水喉全年射住, 恒生指數成為全球升幅之最。今年初,形勢暫時仍屬利好,國內春節前降準,美匯指數不只升不破94,近日還跌至92(下圖來源:bloomberg.com),MSCI Emerging Markets Index(下圖來源:msci.com)年初升破去年新高。
當然投資也莫忘風險, 所以我們需持續觀察上述好消息會否變質,甚至反過來變成壞消息。另外,指數對明顯好消息沒反應,對不太明顯的壞消息,負面反應卻很大,更要加倍小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