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23, 2019

23 May 2019 - [信報「財智博立」] 「十倍股」只是投資潮語?

(下面文字為原稿,上報版本因版面關係會有所分別) 

就著兩星期前我在專欄提到投資「增長股」的組合勝算較高,才可「坐住贏」,有讀者反映不是不認同箇中內容,但似乎過於理論化,實在說易行難,尤其是遇到「增長股」變質,更難掌握,很易由贏變輸。其實他也有其道理,可是無論投資或做事,皆需訂下正確的中心思想及框架,不然左搖右擺,縱成事也會走上許多冤枉路!事實上,我們以此基礎建立及更新組合,中長期回報也很理想。而文中亦提到,增長股可能會增長不再,所以需作定期檢討,不可只管Buy & Hold,純價值投資者也不會這樣死板吧。至於怎樣可以將中心思想及框架實踐得好,當然還需累積經驗以不斷完善,可是若果投資沒有正確基礎可依循,則很容易會事倍功半,甚至一事無成!

提起「增長股」,有投資者便會聯想到更捧的「十倍股」,這是股票投資的長期流行語,因為將回報量化更見實在,十倍回報著實太吸引,但「十倍股」相信更是說易行難,買入某股票時股價$1,待其升至$10以上才沽出,很多時需經年累月,能抵受期間的套利誘惑,做到的投資者著實不多。更何況股價期間又不是只會直升不跌,當股價升至$4時,卻遇著公司業績短期不理想,又或因大市氣氛轉差而大幅回落至$3,可以對公司有足夠信心而抵住壓力不沽貨者,數目可謂更少。你或許即時反駁,說傳媒間中也會訪問一些普通投資者,分享他們怎樣投資某一隻股票,由$1持有至$10的勵志故事,可是我卻從未見記者有足夠「聰明」或意識去問這些投資者,究竟這隻「十倍股」現值,佔其身家多少百分比,因為這個才是一直持有這隻股票一股不沽的壓力源頭,若果佔比只有少於1%,沽出套利壓力不大,這個故事的參考性也不大。

更諷刺的是曾聽過一個故事,因為投資佔身家只是皮毛,這個投資者根本不記得自己曾買入這隻「十倍股」,當五年後無意看一下已遺忘的那個證券戶口月估單,才發現自己的「創舉」,順道在朋友圈玄耀一翻,輾轉成為傳媒訪問對象,自然會堆切一個堂皇的理由,以顯示自己的「智慧」,當然也不會提及那個證券戶口其實還有一隻已被除牌全輸的股票!無論是以往般為求增加銷量,又或時下般為求增加點擊,無論在傳媒或社交平台上,不將吸引點無限放大,隱惡揚善,那會有立足之地!於這個世代,每個讀者也要有批判思考,不好容易全盤接收傳媒或社交媒體的訊息(當然也包括這篇文章的內容),因為看到的可能並不是事實的全部,更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我兩年前也聽過另一個故事,有投資者於多年前舜宇光學(2382)股價還是個位數時開始買入,期後逐步增持,佔身家也有一半以上,直至當時股價過百元時仍一股未沽,怎樣做到?何來信心?因為他一開始便以作為公司股東,怎樣經營公司業務的角度去考量,雖然作為小股東很難去左右管理層的決定,但自己仍做足功課,了解行業的發展前景,以衡量公司所行策略是否到位,當然也會積極出席股東會,把握與管理層接觸的機會,以建立足夠信心,一步一腳印去和公司一起成長,以達致股價輾轉上升下,增持而非減持的決定。他已當舜宇光學是自已的一盤生意,試問對公司業務前景有信心的大股東,又怎會隨意減持自己的股權!

當大家以喊口號式說自己要找到「十倍股」去投資時,請先自問有否足夠的熱情,可以和上述舜宇光學投資者般,去和公司共同進退,一起發展成長!

簡志健,持證監會持牌人士,博立聯合創辦人,中國通海證券投資組合經理

執筆之時,筆者及其客戶並未持有上述股票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