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02, 2018

2 Dec 2018 - 與科勁國際(6822)管理層會面後記

#柏馬港企調研
對有實質業務的上市香港企業進行分析研究,並盡量把握機會與管理層會面,作更深入的探討,令投資者可加深對相關公司的了解

近月寫了數篇有關從事廚具設計及供應鏈管理的科勁國際(6822)的文章,源於出席集團一個名稱叫「邁向新里程」的活動,有興趣可先作重溫 

- 從科勁國際業績作初步了解 (18 Oct 2018) (按此重溫) 
- 科勁國際「邁向新里程」活動後記 (按此重溫)
- 科勁國際的進一步分析 (31 Oct 2018) (按此重溫) 
- 科勁國際的新里程 (10 Nov 2018) (按此重溫) 


於個多星期前和基金經理同業到集團辦公室,與執行總監(COO)黃宓芝小姐見面,了解集團業務運作及未來發展策略。黃小姐是創辦人、主席兼行政總裁(CEO)黃少華的女兒,她強調集團非家庭生意,全公司只有她與大股東有親戚關係。

集團生意模式從OEM發展至ODM,再開拓零售及分銷業務,其實是一直順著於不同階段為客戶增值而演進。現正積極開拓零售及分銷業務,目標幅蓋亞洲,現主力在國內。中國現有約1,000個網下點,主力通過分銷商建立,而網上店則佔生意50%以上。零售及分銷業務於2017年收入佔整體5至7%,今年上半年已提升至10%,目標數年後佔比達30%。國內業務已運作7年,已收支平衡,未來會發展台灣、星加坡及泰國業務。開拓此業務目標是提升整體純利率,現時業務純利率與整體相約,未來當然希望大於整體。

集團零售及分銷業務客戶為外國品牌,產品本面向外國客戶,所以在國內銷售產品需作適當調整,而調整後產品在外國也有一定需求,為ODM業務增加生意。 

集團於10月公布與賣方訂立設備銷售協議,有關以代價約632萬歐元採購設備,目標是應用nano技術作原材料改造。此部份有外國公司為技術合作夥伴,管理層認為其技術有發展潛力,但未正式商用,所以取得發展權,預計18個月和製造夥伴研究以完成設備。

如先前文章提到,集團主力產品設計及供應鏈管理,產品設計IP歸客戶所有,惟生產需透過集團進行,而有些情況下集團也會保留部份IP自用。供應鏈方面,現有約250個製造夥伴,包括約30間組裝,而這些工廠只接科勁國際的訂單。集團產品數目(SKU)累計有10,000個,每年約增加50個,每個產品平均用3至4個製造夥伴,分別負責組裝及不同零件生產,以避免IP洩漏問題,而此為集團的競爭優勢,而另一競爭優勢則在未曾有客戶產品因安全等問題出現全面回收(Full Recall)。

現時大部份製造夥伴在廣東省以南,開始有5至6個製造夥伴在廣東省以北,管理層認為因中國以外地方的廠房各有問題,所以暫時未有計劃在外生產。我認為潛在風險在競爭對手以中國以外的較低成本作競爭,這視乎客戶對集團在產品設計及供應鏈管理的倚賴性。

集團有一個在國內的合作夥伴去負責管理250個製造夥伴,此公司沒有其他業務,有約100個員工,分佈在13至15個地方工作,工作地點由製造夥伴提供。此公司會每天向集團提供最新數據及情況,集團有三個QC Manager負責管理及提供相關知識。

科勁國際產品屬中高檔,不帶電,以設計及功能作賣點。集團會集中採購原材料,再分給製造夥伴,好處是對原材料供應商更有議價能力。集團現時有150個客戶,客戶間也在整合中,因已涵蓋不少目標客戶,因此ODM生意平穩,未來整體增長在零售及分銷業務。管理層提到派息比率將維持60%以上,上市後三個年度皆達標。

對於貿易戰,集團於今年上半年收入中約72%出口美國,當中一半已被加徵關稅。其客戶會將加徵關稅轉嫁消費者,但為免同一產品加價影響需求,需要設計新產品或調整舊產品以制訂新價,反有機為集團增加生意。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未有持有上述股票)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