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Larry Hung)
這兩天藥企股價大幅下挫,原因是國家醫療保障局最新公佈了國家採購藥物的方法;而市場預期這將會導致藥企的利潤大幅減少,於是引發沽售。爲此,我查看了不同的報告和官方網站,希望將是次事件的本末娓娓道來,為大家分析對藥股的影響。
首先,我們可以回看這兩天的【重點新聞】:
國家醫療保障局於是9月11日在上海舉行座談會,會上介紹國家採購藥物的方法,並以藥品規格採購試點進行,據透露本次帶量採購的具體操作方法,是按藥品通用名進行遴選,企業必須要保證有足夠的生產能力,大於等於3家的為充分競爭,價低者得,預估降價幅度為40%;2家競爭為不充分競爭,企業主動降價,並高於平均降幅,預估降價幅度為20%;僅1家競標是無競爭,談判降價,預計降幅為10%。
何謂「帶量採購」?
過往不同省市的藥品招標,一般只招標價格,而沒有列明數量,因此中標的相關企業需要進入醫院做工作來促進藥品使用(包括大家經常聽到的學術推廣);而這次制定的帶量採購方案則是,在藥品招標的時候,該地方便已承諾藥品的銷量,保證在8至15個月之內用完。
以上海爲例,過往曾經3次採用「帶量採購」,其中今年6月份公佈的一次一共採購了20個品種,並拿出上海市50%的市場份額(銷量份額)給中標企業,而未中標帶量採購的企業只能分享剩餘50%的市場份額。
這次國家將推動在11個不同城市採用「帶量採購」,估計應該也是安排60-70%的市場份額給中標企業,其他企業只能分享剩餘份額。
市場估計這11個城市的藥品市場大概佔全國藥品市場20%-30%(不少的份額),因此這次企業不能因爲價格低而直接放棄11個城市的市場。
爲何國家醫療保障局會採用「上海帶量採購模式」?
國家醫保局在成立之後也密集調研了多地的醫改政策,其中參考了「福建模式」和「上海帶量」模式,這兩款採購模式目的都是希望降低藥品價格,「帶量採購」的目的是為了讓市場機制來調控藥品價格。「帶量採購」並不是一定指希望藥價每年下降;其次,希望只有競爭大的藥品才會大幅降價。
為什麼是現在出臺「帶量採購」?
今年國家醫保局成立,藥品招標即將歸醫保部門接管,不同省份將陸續調整。過去藥品招標部門在各省衛生廳下面,對於醫院沒有太大控制力,「帶量採購」需要醫保的強勢介入,這樣才能控制醫院行為。其次,在低價中標的體系下,民衆最擔心的是出現藥品質量問題。現時,上海的「帶量採購」執行每批檢查,中標藥品每批都要進行紅外光譜檢測,以確保質量合格。而今年一致性評價藥品陸續公佈,只要藥品能夠通過一致性評價,便可被認定質量是沒有差異的。
「帶量採購」如何招標?
招標辦對每個藥品承諾一個採購量(於8-15個月消化完),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企業才能參與竟標。帶量採購合併劑型(片劑、分散片、膠囊,都算同一劑型),如果只有一家或兩家生產企業,則進行議價;有三家及以上生產企業,則進行竟價,竟價方式類似荷蘭式拍賣:實時顯示當前報價,各企業往下報價,最低價者中標。一旦中標,招標辦、生產企業、配送企業簽訂三方合同;同時,醫保基金預付採購金額的 50%。
「帶量採購」的「量」如何被確定?
對於銷量如何確定,現時的辦法主要有:1)由醫院自行上報;2)整理過去的醫保報銷口徑的數據,但也會給醫院確認的機會。實際上,銷量數據並不需要太準確,因爲只要招標部門大概統計出來一個數據,然後告訴企業這是8-15個月能承諾採購的量。如果報上來的量太少了,比如8個月就用完了,那麼就可以立刻開展下一次的帶量採購。
因此,「帶量採購」並不是每年一次,而是用完就進行下一次。
「帶量採購」何時開展下一輪招標?
「帶量採購」當完成合同簽訂的採購量目標之後,便會開始下一輪招標。如果沒有其他企業應標,或者新企業不能報價更低,那就直接跟原企業簽訂合同;如果原企業認為成本上漲了,需要漲價,而且其他企業沒有新的報價,那就允許漲價。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