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份投資者因為不會投入很多時間去理解股市,一切分析及邏輯也會化繁為簡,很多時只看結果去衡量得失,只看到機會,忽略了風險,過度理想化,以為投資賺錢很容易。
以莎莎國際(178)為例,10月尾收報$0.83,到12月中股價$1.87,個半月升125%,還返到近三四年的高位,有投資者現在會說,人人都知防疫放寬要買香港零售股,問為何不能把握如斯機會?
不過,在10月尾中國各地仍不斷加強防疫,人人還悲觀上腦時,誰會預計到中央忽然會放鬆防疫,更誰會預計到放鬆進程還遠超預期?另外,其實在過去兩三年,市場曾經有不知多少次炒作放鬆防疫的預期,結果落得「狼來了」式虧損收場,可是相信大部份投資者不會記得!
還有,有誰估到這些本地股票在過去半個月升得這樣多及這樣急,股價短期走勢不少時候是情緒驅動,任何時候追入風險不低,若果以中長線投資者應有的理性分析,莎莎國際過去數年都是虧損,縱使快將通關,下年度(3月年結)或後年度盈利又能否回到2016至2019年度水平?現時股價卻是那個時期每股盈利的15倍,隨著網購越加流行,加上中港關係有所改變,莎莎國際的品牌及生意有這麼容易回到疫情前的地步嗎?還有,就算真的以投機心態在10月尾買入莎莎國際,又敢買流動資金的多少百份比?會否在11月中股價回調時便因抵受不了而沽出?
(股價圖來源:港股360)
簡志健,持證監會持牌人士,博立聯合創辦人/中原資產管理投資總監
執筆之時,筆者及其客戶沒有持有上述提及的股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