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主要電動車(EV)及充電樁相關公司股價自2023年1月起計,只有Tesla(TSLA)仍有正回報,不過若果由2022年1月起計,Tesla也會錄得負回報,而包括Tesla的所有相關股票自2024年起皆跌幅明顯。最近看到不少報導,提到美國人對電動車的需求自今年起忽然降溫,原因包括價錢比傳統汽油車貴、維修成本較高、充電設施不足、環保效用不及混合動力汽車(Hybrid)等,其實這些負面因素一直存在,只是忽然被同時間關注甚至放大,又或者消費者終於變得更加現實,駕駛電動車的環保光環已減退,溢價已不值得去付?現在美國人更愛Hybrid,因此Toyota(TM)股價近日更節節上升。
有說電動車在美國失寵,還有地緣政治這個原因,根據美國環保署最初計劃,美國汽車製造商在2030年生產的汽車中,需有60% 屬電動車,到2032 年則需要提高至67%,不過按現時形勢,若要達標便需倚賴在電動車及電池技術發展最快的中國企業,但這是美國政府不願見到的情況。去年尾,美國財政部提出補貼電動車的新規定,根據總統拜登力推的「降低通貨膨賬法」,自2024年起,若想有資格獲得最高7,500美元的稅收抵免,潔淨能源車輛不能含有由「有疑慮的外國實體」所製造或組裝的動力電池元件,令可受惠的車款減少。美國環保署於去年4月提出將2032年的電動車銷售佔比降至56%,政府不會實質上要求汽車製造商在未來幾年內迅速提高電動車的銷量,待對中國的電動車及電池技術的倚賴逐步減少,到2030年後才需要大幅增加銷量。
另一方面,電動車在中國的發展卻是兩碼子事,自去年尾開始已進入明顯的高度競爭下的格價戰,連一直賣性價比高的比亞迪(1211)也要接連減價出招,大部份電動車企業的股價今年也守不住。還記得去年電動車還是市場上其中一個熱門主題,今年卻忽然冷卻下來,雖然背景不同,但中國及美國兩大市場皆面對供過於求的情況,從預期盈利及估值角度皆有逆轉之勢,股價表現自然也會打上折扣。
投資可以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但若果找到重點,其實也可以從簡單方面去思索。做任何事情,能夠順流而去,當然事半功倍,投資也沒兩樣。今年股市最大的順流仍是生成式AI的上游芯片供應鏈,關注度相對較少的黑馬則是GLP-1藥物(主要是醫治糖尿病及肥伴症),當中Novo Nordisk(NVO)及Eli Lilly(LLY)股價於今年首兩個月分別上升16%及26%。至於處逆流的電動車行業,中國代表比亞迪及美國代表Tesla股價於同期分別下跌10%及19%,可謂此消彼長。明白有投資者偏好逆流而上,因為在逆流行業中找到獨善其身的公司,回報可以更理想,先不說不少投資者其實認定比亞迪理應可以獨善其身,現時卻不似預期,假設可以投資到因業績理想而脫穎而出的理想汽車(2015)上,股價於今年首兩個月上升21%,但當其後市場懷疑其新推出純電動車MEGA的定價策略及市場吸引力時,這個股價升幅只消六個交易日便消失掉,因為在逆境行業,好消息會被縮細,壞消息會被放大。
接著大家最有興趣的問題應該是,怎樣可以分辨某個行業是順境或逆境?一切皆在市場最基本的供求關係上,順境行業供不應求,逆境行業供過於求,就是這麼簡單!若果你未能分清楚某個行業是否供不應求,以投資從簡角度看,其實也可以選擇暫靠邊站,不然便需知道自己正冒上較大的風險;但當情況較清晰時,便需要進取一點。
簡志健,持證監會持牌人士,博立聯合創辦人/中原資產管理投資總監
執筆之時,筆者授權/基金客户持有Novo
Nordisk(NVO)及Eli Lilly(LLY),並會按不同股票的風險因素配置在不同產品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