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9992)在上月公布第三季度最新業務狀況後,股價大升並至今維持在$70水平,今年升幅約250%,和其他中國消費股的表現可謂天淵之別。Pop Mart在尖沙咀K11商場的分店應該是全港最旺場的,無論平日或假日也經常擠滿人,除了平均單價約80港元的小型Figure,那些數百至千多港元的大型Figure也很有市場,還未計受歡迎IP如Molly、Labubu等的週邊產品,現時大家經常提到香港消費市道不理想,為何泡泡瑪特可以獨善其身?
其實,這可以追朔至八十年前發表的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人滿足了溫飽等生理需求及安全需求後,接著便要滿足社交需求,然後才去考慮要達致名成利就的尊嚴需求,及更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大家都知道現今社會競爭激烈,不少人選擇「躺平」,不再追求越來越難得到的尊嚴需求,社交需求便成為最容易達到的目標。以前的社交需求,不外乎交朋結友,及融入不同社交圈中,現時當然也可透過社交媒體達到,進入門檻可謂更低,好像不需100港元買個Labubu公仔,然後在社交媒體展現一下,便可感到自己和Blackpink Lisa或張敬軒聯繫上,得到社媒朋友的讚賞,甚至可和同好交友,若果你提到要排隊數小時才買到,反響可能更大!100港元一個膠公仔也不可算便宜,但滿足社交需求的性價比卻很高。你或許會反駁,你也有買Molly公仔,但只是自己收藏及欣賞,並没和別人分享,何來滿足社交需求?可是,其實你正在滿足更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你要成為一個Molly公仔的收藏者,其實和持續默默捐款以幫忙有需要人士的慈善者沒有兩樣,皆可以滿足心靈所需,因為現在很多人對自我實現的標準已有所降低,可以很自我,不需一定要完成偉大目標。
想想現時中港經濟不理想,除了泡泡瑪特生意仍不賴外,有什麼生意仍在逆市而行?是否仍有不少人一年數次坐飛機外遊?是否仍有不少人用盡方法去「撲」演唱會或見面會票?是否仍有不少人在串流看電影或劇集? 這些消費的共通點,若非為滿足社媒分享需求,便是可以慰藉心靈,負擔得到的話,也不會去慳這些錢,因為這些「社交消費」或「心靈消費」,大家才可以走下去,繼續工作或讀書,繼續開心過「躺平」生活。在新冠疫情盛行期間,奢侈品也曾經成為一個載體,可是當奢侈品越賣越貴,負擔得起的20%可以繼續買,經濟不理想時,勉強負擔或負擔不起的80%便會選擇買少些或不買,還好,這方面的預算撥一部份已可以去幾次旅行,睇多幾次演唱會,買多幾個公仔,申請多幾個串流平台,所以除了泡泡瑪特股價一枝獨秀外,旅遊平台的攜程(9961)及經營中價連鎖酒店的亞朵(ATAT)的股價於中國公司中明顯表現較好。不想投資中國公司的,同業的Booking.com(BKNG)、Marriott(MAR)、Hilton(HLT)等股價也持續強勢,串流平台Netflix(NFLX)及Spotify(SPOT)股價仍在擦新高,還有一間較冷門的Live Nation(LYV),若果前些時想買下年的啟德體育園首辦的數萬人Coldplay演唱會,應該有機會去過其網站。Live Nation是全球最大的現場娛樂公司,在2023年在全球舉辦了超過20,000場活動,並透過其票務平台Ticketmaster銷售了超過6億張門票。不說不知,於2023年的227億美元收入中,演唱會佔比超過八成,這部份的除稅前經營溢利卻是負數,公司賺錢主要源自售票平台及贊助收入,除稅前經營溢利率分別高達31%及54%。
簡志健,持證監會持牌人士,博立聯合創辦人/中原資產管理投資總監
執筆之時,筆者授權/基金客户持有、泡泡瑪特(9992)、亞朵(ATAT)、攜程(TCOM)、Netflix(NFLX)及Live Nation(LYV),並會按不同股票的風險因素配置在不同產品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