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06, 2012

6 Sep 2012 - [PCM] 一街多店後遺症

若想得到更多最新訊息,請Like已有超過6,000個Fans的「紅猴FACEBOOK」(按此),謝謝支持!

以下為筆者週一在PC Market所發表的文章「一街多店後遺症」
------------------------------------------------------
還記得兩年前曾以聯華超市(980)作例子,說其數千家店舖及數百億人民幣年銷售規模在長三角地區形成局域市場壟斷」,公司的經營及採購規模能達致營運規模效應及對供應商的談判優勢。但同時亦提到中國移動(941)在中國流動電訊領域亦曾享有「局域市場壟斷」,不過隨着市場轉趨飽和,近年盈利只能錄得平穩低增長,最近其中期業績更揭示核心盈利出現倒退。事實上,基於市場競爭過份激烈,長三角地區的超市行業已提早進入飽和點,聯華超市盈利增長欠動力,估值溢價不再,股價亦從高位下墮。 

香港西洋菜街也有不少電器及化妝品連鎖店,多年來以一街多店方式進行「大包圍」,務求達到局域市場壟斷」,見不少店舖依然健在,組合變化不大,應取得了平衡點,人流足夠帶來生意是先決條件,連鎖店是否自主開店也很重要,因為店舖分佈管理也是一門學問。相信大家都曾見過同一社區存在多間相距不遠的同品牌便利店,但聽聞生意非佳,這便是特許經營的弊端,特許商和加盟商的利益分配處理不好便未能共存。另外,分銷形式也會衍生同一問題,最經典例子莫過於中國體育用品品牌,多家如特步(1368)安踏(2020)、李寧(2331)等皆在香港上市,業績及股價皆曾風光一時,但意想不到,行業高峰卻於李寧圍着北京鳥巢頂跑一圈後不久便出現。還記得兩年前在蘇州步行街,看到不同體育用品品牌店舖充斥,一品牌有多間分店,印象中安踏便一街七店,不過當時人流卻和西洋菜街有天淵之別,其實已揭示了其後爆發影響至今仍未解決的行業問題。 

原來中國體育用品股當年表面風光,收入及盈利高速增長,只是將貨物藉訂貨會賣給分銷商,分銷商再自己開店及找人開店,大家為了追求短期利益便爭相霸位,欠協調下没有做好店舖分佈管理,造成同區競爭過大的局面。加上中國一窩蜂心態及外國品牌相繼落户及加快拓展,體育用品便很快進入供過於求,存貨開始堆積在店舖,繼而分銷商也上身,但另一方面又受到品牌壓力而繼續買貨,當到了吃不消時,掩藏的問題便爆破。李寧是最早肯向分銷商回購存貨的一個品牌,將整條供應鏈的部份問題帶回自己的財務報表上,不過這只是一個開端,整個困局還需逐步解決,不然品牌或會一夜被拖挎。其管理層最近便表示,清理存貨並非短期可完成的任務,估計需時兩至三年,並需「以銷定產」,未來不會對外公布訂貨會數據。店舖為清理存貨,顧客多了選擇,新貨需求將會受影響,中國體育用品品牌低增長甚至負增長的日子還需維持一段時間。可惜的是,有些品牌仍傾向以擠牙膏方式,以時間換空間,務求在不影響自身業績的大前提下,拖長存貨處理問題。其實此分銷制度也在男女服裝、羽絨服飾等出現,所以大家投資中國零售股前,需認清其生意模式所帶來的風險。 

(筆者為持牌人士,執筆時没有持有上述股票)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