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09, 2016

9 Jul 2016 - [經濟一週「香港八十前」] 獨善其身的傳媒

若想得到更多最新訊息,請Like已有超過11,400個Fans的「紅猴FACEBOOK」(按此),謝謝支持!

很多報導分析皆提到,香港傳媒已步入寒冬,電視收視明顯下跌,電台越來越少聽眾,報紙雜誌銷路也走下坡,不過這現象又豈只在香港發生。看看大家的生活習慣,亦和全球不少人沒兩樣,越來越多時間已被電腦及手機佔據,當然傳媒在商言商,也不會坐以待斃,亦有將內容放上網,放上手機App,甚至建立另一種生態,但大多從這些新媒體所產生的收入,仍未能抵償傳統傳媒所失去的。更甚的是,社交媒體越加流行,越來越多香港人獲取新聞資訊的途徑是透過Facebook,雖然內容供應商仍是傳統傳媒,但大部份的廣告收入已收歸Facebook旗下。

不過,又不需過份悲觀,好像電子書在美國以收入計的市佔率數年前已超越傳統紙書,當很多報導分析皆認為紙書將死,近年紙書的市佔率卻有反超前跡象,歸因出版商認為主要電子書零售商Amazon賣得太平,群起反抗,結果電子書提價後,紙書銷售反彈,終於暫時找到了平衡點,原來人們並非一窩蜂轉往電子平台,價格仍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不過,傳統傳媒似乎較難以價格去取得平衡點,因為本身很早已將內容免費放上網,始終新聞不同於小說內容,一單新聞內容相差無幾,獨家內容及獨到分析不會經常出現,若有傳媒堅持收費,有其他傳媒卻免費提供內容,此霸氣很難維持,最終也得妥協。小說則是另一回事,若果村上春樹不推出電子書,其讀者也要乖乖去買紙書,因為他們找不到另一位村上春樹!傳媒所提供的內容及分析,能否如小說般自成一家,理應不易,但又非不能做到。

經濟日報集團(423)剛公布至今年3月全年業績,赫然發現其在此所謂「傳媒寒冬」中,仍有不俗增長,當然要看過究竟。收入及毛利分別按年升5%7%,毛利率提升0.9個百分點至36.5%:純利更按年升27%,純利率亦提升0.9個百分點至4.9%。再看業務分類,印刷媒體收入按年卻跌1%,溢利則按年跌41%,佔整體由29.8%跌至13.8%,似乎又非能獨善其身。不過,報紙雜誌主要以財經掛帥,帶點專業性,肯乖乖付錢的讀者較多;另外,旗下「晴報」形象及內容健康正面,把握到香港免費報章廣告收入仍在上升的優勢,反觀那些崇尚偏激傳媒的免費報章卻做不住,更值得大家反思!

集團很早已發展財經通訊社、資訊及軟件業務,近年已成為整體盈利的主要來源,全年業績顯示收入雖只佔整體26.2%,但卻貢獻了絕大部份的溢利,可說成功分散業務風險。不過,集團收入始終以財經為本,旅遊及消費為副,若香港股市及經濟狀況持續不大理想,整體業績也會受到負面影響。

如上篇提到,「香港八十前」專欄主要分析市值在80億港元下的港企,並實行內容O2O,經濟日報集團(423)的過去數年財務分析數據已放在「紅猴」Blog(www.redmonkey.hk) 71日文章內,歡迎參閱。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Facebook(FB))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證券投資組合管理服務 (按此,再往網頁左下方) 
投資收費專欄「觀微知勢」(按此
2014年著作「港股A餐」(按此
Facebook專頁(按此)
港企專門店 (按此)
香港八十前 (按此)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