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02, 2019

2 Feb 2019 - [經濟一週「博立群股」] 宏觀及微觀看港股資金流向

每天我也會看數個宏觀指標,去估算資金流向。第一個看去一定是美匯指數,需知道2017年美元持續下跌,新興市場股市(包括港股)亦持續上升,2018年美元自第二季明顯轉勢上升,新興市場股市(包括港股)也轉勢下跌。美元自去年11月中便未再破頂,今年1月更跌穿近月支持,新興市場股市有機會受惠資金流入。

那麼看新興市場股市近月走向,以Emerging Markets ETF作代表,股價自12月下旬見底反彈,但未升穿近月阻力。可是,若只看亞洲貨幣指數,卻已自11月初見底持續回升,明顯較整體新興市場強。事實上,不少東南亞國家的股市亦自11月初見底持續反彈,難得股匯齊升,卻鮮有傳媒提及。新興市場指數,中國佔比32.7%,佔比第二的印度亦只有8.6%,而印度股市也是自11月初見底持續回升,可見新興市場指數仍未升破近月阻力,中港股市的弱勢可算是主因。為什麼中港股市差不多獨弱?一是近月經濟數據明顯轉差,二是被公認為源頭的中美貿易戰仍持續未了。

不過,美元弱勢的相對影響終傳遞到人民幣,人民幣兌美元於1月上旬甚至升破自去年8月的阻力位,若轉強勢頭得到確認,有助提升在港上市中國企業及有業務在國內的香港企業估值,加上美國加息預期持續降溫,恒生指數於去年11月可能已做出短期低位。中國政府近日終屈服,放水外逐個行業推出救市措施,現時相對最不明朗仍是中美貿易談判表面有點樂觀,實懸而未決,一談不攏仍足以反盤。

現時要繼續觀察上述宏觀指標走向,尤其是人民幣的走勢,亦需留意中美貿易談判的最新發展。

微觀一點,看看港股內的資金流向。今年股市首兩天下跌,其後兩週轉強勢,反彈約2000點,升勢由集中在指數成份股及有短線正催化劑的如5G及內房板塊等,延伸至未見短線正催化劑,甚至負催化劑仍未清理掉的如醫藥板塊及手機設備板塊等,簡單看是市場資金風險胃納增加,可是當發現公用股如中電(2)、中華煤氣(3)及港燈(2638),及REITs如陽光(435)、置富(778)及領展(823)的股價也同步上升持續強勢時,又會感到不大正常,因部份資金仍在積極避險,會對市場資金的風險胃納是否真正增加有所保留。

牽制港股上升空間的仍是中美貿易談判,推而廣之是美國嘗試對中國崛起的制衡,若非完全解決,亦若非政府再次失控式放水谷經濟,縱使恒指持續反彈,面對2800030000的兩個蟹貨區,阻力仍不少。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置富(778)及領展(823))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