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20, 2012

20 Nov 2012 - [香港經濟日報「投資理財週刊」] 投資不只看公司盤數

若想得到更多最新訊息,請Like已有超過6,300個Fans的「紅猴FACEBOOK」(按此),謝謝支持!

以下為筆者週一在香港經濟日報「投資理財週刊」所發表的文章「投資不只看公司盤數」,對一些表徵有疑問的公司,會採取寧缺勿濫的態度,連作數據分析的時間也不要浪費掉。
------------------------------------------------ 
朋友說筆者投資是一個數據派,往往根據公司財務報表及市場預期,計算出估值,待股價存足夠折讓才考慮買入。其實筆者從不規範自己是何門何派,因為投資市場存在很大的包容性,無論是數據派、技術派、價值投資派又或其他門派,大可各取所需,成王敗寇,最終也要用贏輸及回報多少以衡量。事實上,筆者投資亦不只看公司盤數,對一些表徵有疑問的公司,會採取寧缺勿濫的態度,連作數據分析的時間也不要浪費掉。當然,寧缺勿濫會損失一些投資機會,但香港值得投資的上市公司多的是,無論是筆者看錯,又或是有問題的公司未出亂子,對未有投資的公司不需羨慕,不然會影響投資情緒,做錯決定,最重要的還是理好自己的投資組合,選好股票,爭取表現,達到「穩中求勝」的目標。 
 
前週於此專欄搶先分析翠華控股(1314)招股上市的投資價值,作為第一間茶餐廳上市公司,新聞價值自然高,高估值的賣點是集團國內擴充的高增長故事,傳媒當然會走訪同業並帶批判性認為在國內快速開店難度甚高,但做生意從來不易,看大股東們過往的努力,相信還是有心人,而此時上市集資將國內發展的高風險部份轉嫁小股東,這正正就是股市集資的基本作用,難道大家會認為有公司只將低風險高盈利的業務上市,將穩定的盈利和其他人瓜分嗎?上次提到此次上市發行全新股,即現有股東未有藉此套現,值得一讚,但上市前忽然增加派息超過一億港元給現有股東,加上那些大股東們的物業租予集團的關連交易,卻令筆者對此次招股打了折扣,連看公司盤數的衝動也大幅減退 
 
還記得有朋友今年3月時問可否投資米蘭站(1150),當時留意到公司將部份上市集資原用作擴充中國業務的資金改為在香港購置寫字樓,再想起大股東的名字間中會在商鋪投資版出現,而公司亦有租用大股東舖位的關連交易,而大股東當時亦正發展其私人財務公司,首創讓女士拿名牌手袋以抵押借錢,和米蘭站業務有否存競爭,可謂各自表述。作為投資者,自然希望大股東及主要管理層能專注及實事求是發展上市公司業務,並將利益以公司為先,再藉股東身份分享成績,當然這是最理想情況,但若離理想太遠,還是叫朋友避之則吉。 
 
零售股之受歡迎,因這是難得大家平日能接觸到的上市公司,不過除了以消費者心理作觀察外,還得以做生意心態作分析。筆者近數月經常向朋友提到莎莎國際(178)不做高大空,將旺區的店舖搬至樓上店甚至橫街,更在住宅商場擴充網絡,以其本身品牌吸引顧客幫襯,銷售成績理想之餘,又可控制租金升幅,這才是投資者理想的實事求是經營者。 
 
(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莎莎國際(178))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