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30, 2015

30 Nov 2015 - 「紙媒、網媒、新傳媒」講座記錄

若想得到更多最新訊息,請Like已有超過10,600個Fans的「紅猴FACEBOOK」(按此),謝謝支持!

越來越少去講座,或許因資訊發達,事後可在網上找到相關內容。今天親身參與這個題目為「紙媒、網媒、新傳媒」的「中大新聞獎」講座,主因對相關內容很興趣,亦想看看幾個熱門講動,結果也沒有失望。現在儘管將記低的內容重組一下在此分享,如有記錄錯誤,請見諒及提點!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校友會主辦的「中大新聞獎」講座系列

主題:紙媒、網媒、新傳媒
主持:區家麟先生 (資深傳媒人)

講者:林日曦先生 (毛記電視創辦人)
- 目的是做一道門的裝飾,希望吸引更多人打開門看入面內容,甚至進入互聯網看海量的內容
- 互聯網變得太快,有段時間用一種方法在YouTube做宣傳,數個月後已不行,何況Facebook現在更差不多天天在變,未來也不知由那個社交媒體會成為主導
- 人的行為也不斷改變,數年前不少人在網下不喜歡看字,所以便出版「黑紙」,但現在不少人卻很喜歡在網上看很長的文章
- 所以現時從事傳媒難於計劃未來,需不斷調整策略,並對不斷的轉變盡快應對
- 有些人認為用不同方法也改變不了社會現狀,所以於新媒體上找共鳴及尋求出路
- 部份人Share Facebook內熱門話題及有深度內容其實在扮型,但不等於有睇內容;發現同一個內容在FacebookShare的人多,瀏覽反而沒大家想像中多
- 在FacebookLike不同意見的Page(如「港人講地」)Newsfeed,因不想只能在Facebook看到和自己相近觀點的內容
- 網上分眾,網下大眾

講者:吳曉東先生 (傳真社(FactWire)聯合創辦人)
- 新聞自由其實沒變,但新聞誠實度卻在減退
- 傳媒因個人或商業原因變得自我審查
- 媒體需偏離商業支持,走向公眾支持及以非牟利形式經營,所以以眾籌形式創立通訊社,需盡快建立公信力
- 製播需分家,但中間涉及錢,怎樣以錢來作交易仍未定,而現在內容供應商本可收到的廣告收入卻被YoutubeFacebook吸收

講者:李家聰先生 (《蘋果日報》總採訪主任(動新聞))
- 爭取不看新聞的人,因他們認為看新聞很悶,所以內客需生動及有共鳴
- 首三位瀏覽最高的動新聞往往較富娛樂性,娛樂性凌駕新聞專業性的情況需作平衡
- 事情有時於一天內發展迅速,紙媒及網媒可合作互動報導
- 鼓勵別人需看不同傳媒,以不同角度看事情
- 《蘋果日報》的新聞誠實度也不是100%

證券投資組合管理服務 (按此,再往網頁左下方) 
投資收費專欄「觀微知勢」(按此
2014年著作「港股A餐」(按此
Facebook專頁(按此)
港企專門店 (按此)
香港八十前 (按此)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