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03, 2012

3 Jul 2012 - [PCM] 千奇百趣金融版


以下為筆者昨天在PC Market所發表的文章「千奇百趣金融版」 
------------------------------------------------------
電視台有一個有關各地千奇百趣事情的娛樂節目很受歡迎,不過已做過很多季,新鮮感欠奉,何不試試做一個金融版,或許迴響也不少。

首先,金融圈有越多越多有趣的名字如渾水(Muddy Waters)、匿名分析(Anonymous Analytics)、香櫞研究(Citron Resarch)出現。令一些股票股價風起雲湧,這些公司創立了一種新的投資模式,就是發表某些公司的負面調查報告,並明言已沽空相關股票,和持貨的投資者進行博奕,看誰信心較大!不過往往因持貨者對公司確實認識不深,以免執輸行頭,人心虛怯,當然先沽為上,造成惡性循環的股價下跌,沽空者取得勝利,而那份最核心的研究報告,已淪為配角!對投資者最不公平的是,這種作法是不受到任何監管限制的!

上市公司出問題,歷史上例子也有不少,筆者投資港股十七年,沒有作過科學的統計,但感覺上公司出事越加頻密,究竟是現今多了唱淡沽空的「揾食」方法,還是證券監管鬆了,使有問題公司也可成功上市,才有機會被抽出打靶?始終公司本身質素受質疑,才是此方法成功的根源。那麼,港交所(388)於基本業務內部問題未能肅清下,卻走到海外高價搶買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其本末倒置,可否算是第二件趣事?筆者還記得美國科網股的高峰,在於虛擬的AOL收購實體的Time Warner,香港科網股的高峰,在於盈科收購香港電訊,記憶猶新因當天曾以現時計仍是歷史高位沽出長江實業(1)及盈科,為什麼?因為這些所謂世紀高價收購,代表了一個泡沫的爆破,買家最終變成蠢材,說至此,似乎應該為港交所股價持續下跌作個準備。

那第三件趣事,又是否當投資者以為一些往績上佳的著名基金經理,應做好盡責審查及直接向公司管理層釐清所有疑問,才真金白銀作入股下,那些股票卻於不久便出問題,究竟是他們做得不夠,還是「道高一尺」?「歐洲股神」安東尼波頓到港後,所管理的基金持股接連出現問題,是否因水肚不服?那源於本地的著名基金亦中招,又是否真的「魔高一丈」?

不過,得到最多趣的莫過於摩根大通(JP Morgan)先前在行政總裁戴蒙(Jamie Dimon)親自管理的分部,因交易員漠視風險,採用複雜的交易對冲策略,令投資組合規模變得過於龐大、複雜和難以管理,最終釀成損失至少20億美元的對冲投資虧損。那有什麼可「趣」?因為戴蒙就是那個因最早發現次按的高風險,而於金融海嘯前為公司及早沽售相關資產而享負盛名的同一位行政總裁!趣就趣在整個金融市場就是這樣越加光怪綠離、充滿諷刺!

(筆者為持牌人士,執筆時沒有持有上述股票)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