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21, 2013

21 Mar 2013 - [PCM] 國內銀行股的估值陷阱

若想得到更多最新訊息,請Like已有超過6,700個Fans的「紅猴FACEBOOK」(按此),謝謝支持!

以下為筆者週一在PC Market所發表的文章「國內銀行股的估值陷阱」。
-----------------------------------------------------

國內銀行股一直是小投資者至愛之一,原因有三。第一是內銀規模大加上以政府作後台,倒閉風險非常低,更因其如外國跨國金融機構般大得不能倒,若遇大問題政府必出來救駕;第二是投資入場費低,數千港元便可買入一手,加上息率平均四厘以上,防守性較強;第三是透明度相對高,管理層算是時常向傳媒披露集團近況,各大小投行報告亦積極跟進。去年至今,內銀股還增加了一個投資亮點,就是市盈率偏低,上升空間看似不錯。 

不過,市盈率(PE)偏低是否便值得投資,還需看不少因素。市盈率高低基本是和投資風險及盈利增長空間成正比。根據市場平均須期,內銀股的未來兩年每股盈利平均每年複式增長仍為單位數百份比,比以往兩三成增長明顯降温。以建設銀行(939)為例,2007年及2008年的每股盈利按年增長分別為58%39%2011年跌至27%,去年全年業績尚未公佈,但市場預期增長只有13%。再看2008年股價所反映當年最高PE16倍,接着數年此數據分別為14倍、12倍及9倍,可見市場的PE估值隨業績增長放緩而下降,而這卻是投資陷阱所在,因投資者甚至投行報告往往以過往PE水平作為現時估值的參考,當每股盈利年年增長但市場估值年年下降,這個陷阱便更大,踏中的機會亦較易。以建設銀行為例,若以2008年至2009年的PE水平作參考,估值PE可為15倍,其2010年每股盈利為$0.66,那目標股價應達$9.9,但結果那年最高股價只達$8水平,而大部份時間則徘徊在$7左右。國內銀行股雖是小投資者至愛之一,但計及派息,如建設銀行股價雖自去年7月見底後大幅上升,但拉長股價圖來看,亦只是返回2011年初的水平,對一隻每股盈利持續每年上升的股票來說,股價表現絕對不及格,亦難怪不少投資者仍有蟹貨在手。當然,估值陷阱的另一面卻是個機會,若投資者能把握到市場對內銀股估值重新上調的機會,回報會是非常可觀,不過事實上時機卻不易把握,過往數年心存此憧憬的投資者,無論找上無數個藉口,卻大多敗興而返。 

說回內銀股的投資風險,過往數年一直困擾着估值上調的因素包括2008年四萬億救市衍生的地方債、去年開啟的利率自由化政策、房地產相關貸款風險、浙江等地私企倒閉潮等,不過這些業已反映在現時的股價上。現在,市場較擔心的是理財產品的隱藏危機,而政府審慎調控市場資金水平,亦着着限制信貸的增長空間。中長期來說,行內人則較擔心金融脫媒對內銀的負面影響,當企業繞過銀行直接在資本市場融資成為趨勢,內銀的盈利空間亦將受損。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並沒持有上述股票)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筆者現為華富嘉洛證券資產管理副總裁,幫助客人管理股票投資組合,詳情請按此
 

No comments: